关于校讯通去留问题的辩论和考量,还将持续下去。
据公开报道,今年9月,江苏徐州在全市范围内叫停了校讯通业务。徐州市教育局已下发相关文件,要求局直属各学校一律不得使用收费的家校信息沟通平台。
此举受到广泛关注。有媒体发表社论直言:还需要等红头文件吗?校讯通该结束使命了。
然而,也有地区对校讯通持不同态度。
10月底,针对有家长要求在盐城范围全面取缔校讯通的诉求,盐城市教育局在市政府官网“市长信箱”一栏回复称,鉴于校讯通仍有一定需求,不宜“一刀切”。
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,校讯通究竟该如何存在?
盐城:不宜“一刀切”
记者注意到,10月26日,盐城市人民政府官网“市长信箱”中,市教育局针对市民有关取缔校讯通的诉求进行了答复。
该市民在信件中称,自己是盐城某初中初一新生家长,开学季时,老师要求订校讯通,“虽然没有强制订,但又怕影响孩子学习,家长左右为难”。
该市民提出,现在社交工具已非常发达,每个班级开学时都建了微信群、QQ群,校讯通的必要性已经不复存在。
关键问题是,校讯通每月收费10元。该市民质疑称,如果每个学生都订校讯通,盐城几十万中小学生每年要掏上千万元,“教育局和通讯公司的利益链让人想入非非”。
公开资料显示,校讯通类业务是利用智能IC卡、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短信相结合的科技产品,通过短信的方式,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、实时沟通。
校讯通类业务始于2007年左右。随着社交媒体产品的飞速发展,校讯通类业务被普遍认为越来越不符合市场需求。
盐城市教育局在信件中答复称,当前,全市城乡学校分布广,留守儿童数量多,而留守儿童实际监护人的文化层次偏低、年龄偏大。
“因此,仍有部分学生家长、实际监护人对校讯通等家校联系的信息化服务有一定需求”,盐城市教育局表示,鉴于此,校讯通业务不宜“一刀切”取缔。
盐城市教育局表态称,高度重视家校联系工作,并严格要求所有学校及广大教师尊重学生家长意愿,不得代替运营商办理“校讯通”业务。
对强制学生家长办理“校讯通”业务,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举报,发现一起查处一起,绝不姑息。
《校讯通去留之辩:徐州全面取缔盐城表示不宜一刀切》相关相似阅读参考资料:
徐州到盐城、徐州到盐城汽车时刻表、徐州到盐城火车、徐州 盐城、徐州到盐城火车时刻表、盐城到徐州大巴、盐城到徐州汽车、盐城到徐州高铁、徐州至盐城高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