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小小县城,走出“四通一达”;印染小厂,汇聚风流人物;自行车 火车,战胜邮政;申通星星之火,燎原加盟模式;中国民营快递权力谱系——“桐庐帮”。
[next]
2.快递之乡
从杭州驱车向西南90公里,便可到达位于干岛湖畔的桐庐县。桐庐群山耸峙,富春江由南而北纵贯全县,元朝画家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便是描绘此景。桐庐县常住人口40.6万人,外出从事快递行业的人口达5万人,占据中国快递市场半壁江山的“四通一达”,就是从这里,走出来的。
[next]
3.引路人聂腾飞
聂腾飞可以说是是桐庐快递的引路人,只可惜英年早逝。1993年,刚二十出头的聂腾飞和詹际盛开办了一家私人快递公司盛彤公司,即申通的前身。之后十几年,他们的家人、同学、朋友、同乡从申通开始,逐渐开拓出了中国民营快递的广阔天地。
[next]
4.印染小厂风云际会
1989年,聂腾飞到杭州的一家印染厂做小工,在此认识了妻子陈小英。陈小英的哥哥陈德军之前也是这家印染厂的工人,后来依靠自己的木匠手艺做装潢为生,但生意并不好。淳安人詹际盛当时也在这个印染厂打工,并和聂腾飞成为了朋友。这座不知名的印染厂,汇集了日后所有和“申通”创立相关,且对中国民营快递业颇具影响的人物。
[next]
5.快递雏形“代人出差”
聂腾飞和詹际盛发现,杭州很多贸易公司的报关单需要送到上海,若通过邮政来投递,最快也需要三四天。而为了不耽误货物出关,时间往往紧迫,报关单第二天就必须送达到上海。杭州的贸易公司普遍为此头痛。由此,聂詹二人萌生了一个可以被称之为“快递雏形”的想法——帮助这些贸易公司把报关单在第二天送到上海。两人管这种业务叫“代人出差”。
[next]
6.骑自行车取件赶火车送件
1993年,聂腾飞和詹际盛双双从印染厂辞职,创办了盛彤公司(即后来的申通),聂腾飞任总经理。聂腾飞白天骑着自行车在在杭州拉业务和接单,晚上坐火车到上海;第二天凌晨詹际盛在上海火车站接应,再把报关单投递到上海市区。就这种自行车 火车的原始模式,也比邮政快不少。当时杭州到上海的火车晚上八九点出发,次日凌晨三四点到,票价15元,而聂詹二人送一份报关单收100元,依靠这一巨大毛利,他们在第一年就积累了2万元的原始资金。
[next]
7.申通的星星之火
当时的申通,点燃了桐庐民营快递的星星之火。1994年,聂腾飞利用赚来的钱,在上海开设了快递网点,并请来小舅子陈德军帮忙坐镇;而詹际盛离开申通,和弟弟詹际炜另起炉灶,打起了“天天快递”的招牌;喻渭蛟的妻子张小娟曾是申通的财务,赖梅松的合作伙伴曾经是申通的分公司经理,聂腾云曾跟随着哥哥聂腾飞在申通负责慈溪分公司,日后他们分别创立了“圆通”、“中通”和“韵达”。
[next]
8.燎原的加盟模式
为了将业务做大,聂腾飞开始鼓励员工以承包的方式到其他地区拉业务,随后,又推出了在当时还比较新鲜的加盟制——招募有意办快递的老乡,向总部交纳几百元的押金就可以开网点,共用申通品牌。依靠着乡土文化的黏合和加盟模式,申通的业务量呈几何级增长,十多年后,已在全国铺设了六百多个一级加盟商和两千多个二级加盟商。当年的星星之火,汇聚了燎原之势。
[next]
9.“桐庐帮”关系图
[next]
10.当游击队的日子
这些最早从事“跑腿”生意的人,着中国快递市场迅速膨胀的蛋糕,但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因为缺乏合法身份,饱受邮政系统的打压和查处之苦。1986年版的《邮政法》规定,非邮政企业不得不从事信件递送业务。“因为没有身份,我们就像快递游击队,常遭围追堵截,我们常常把快件塞在腰上来躲避检查……”义乌市快递物流协会会长邓德庚回忆称。申通总裁陈德军也说过,2002年开始邮政的查处从来没停过,他们每年缴纳罚款就达500多万元。
[next]
11.盐城案
或许是因为“桐庐帮”在江苏太活跃了,江苏省甚至在2001年出台了有违《邮政法》的地方法规,赋予江苏省邮政局对民营快递行业审批、检查、处罚的三项权力,而《邮政法》中规定邮政执法大队只有检查权,没有行政处罚权。2004年3月,江苏盐城交警和邮政“联合检查”,两次扣押申通37件快递件,要求申通缴纳罚款1.4万元。申通将盐城邮政局告上法庭。
[next]
12.“只怕要查得更凶”
陈德军说,这是多年委曲求全后,第一次诉诸法律。然而明明手里掌握着录像证据,在邮政归还扣押的快件之后,申通就撤诉了。陈德军生怕遭报复,“太尖锐了!让邮政看到了,只怕要查得更凶。”陈曾对一篇报道邮政封杀民营快递的新闻如此说。
[next]
13.或许是因为邮政被政府“断奶”
民营快递大约是从1998年前后开始迅速扩张;也是在1998年,邮政和电信分家,这一年邮政亏损142亿元。从1999年到2002年,国家给邮政的财政补贴逐年减少,直到2003年“彻底断奶”。这或许就是邮政和民营快递冲突越来越多的原因。
[next]
14.专营权和份子钱
虽然没有财政直接补贴,但国家对邮政的“保护”一直存在。民营快递的合法身份是自2009年新《邮政法》颁发后得以确立,可邮政法虽“改版”了,邮政的特许经营权却没改。新邮政法第五十五条规定,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,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。新完成的《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(草案)》也称,快递企业要缴纳“份子钱”,用来补贴邮政。
[next]
15.劲敌顺丰
撇开特殊对待的邮政不谈,在同等条件的竞争环境里,“桐庐帮”最大的竞争对手莫过于顺丰。2010年,这家公司的营业额已经达到120亿人民币,拥有8万名员工,年平均增长率50,利润率30;同年申通的营业额是60多亿,宅急送20多亿。顺丰的高效管理、差异化定位、直营模式和自建机队等,都是“四通一达”尚无法达到的。
[next]
16.唯快不破
快递业,唯快不破。顺丰的成功标志着,网点的广覆盖未必能形成竞争优势,在中国,网点覆盖最完整的是EMS,即使是加盟模式的领军企业、民营企业中网点分布最广的申通,仍难以跟EMS相提并论。唯有更快更好的服务,更高效的管理才能长久立足。
[next]
17.借电商的东风
整个快递行业有一半以上的订单来自电商,而“四通一达”的最主要客户就是淘宝,大约有70,甚至80的业务都来自淘宝。可以说桐庐帮的进一步发展,是借了电商的东风。但是淘宝快件的利润空间远没有商函高,而且目前不少电商都有自建物流,“桐庐帮”也需要新的增长空间。
[next]
18.成也加盟制误也加盟制
“桐庐帮”靠加盟模式快速壮大,然而加盟模式是把双刃剑。起初的“桐庐帮”靠乡土文化和宗族观念维持信任,但当规模越来越大,管理的松散成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。近年来,“四通一达”暴力分拣、快件丢失甚至监守自盗的事件,屡上报端,为消费者诟病。
[next]
19.直营改革的艰难
“桐庐帮”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,并希望通过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控制进行改善。申通一度希望通过与加盟公司换股的方式收编盈利能力较强的7个城市网点,而韵达和圆通也希望大型城市的分拨中心收归总部自己投资。但是“收权”谈何容易,顺丰转直营时,王卫曾遭遇人身威胁,以致于此后外出时身边总跟着4-6个保镖。
[next]
20.资金挑战
圆通、韵达、中通都已经将直营改革提上了战略发展的高度。而回收网点需要向加盟商支付费用,去年底,中通一位高管曾透露,为了完成广东区域的直营,已经花了6亿元。快递是典型的轻资产行业,在银行看来,如果除去车辆和地皮,快递公司拥有的网点和快递员并不值钱。转直营,“桐庐帮”仍需面对资金挑战。
[next]
21.小小县城,走出“四通一达”;印染小厂,汇聚风流人物;自行车 火车,战胜邮政;申通星星之火,燎原加盟模式;中国民营快递权力谱系——“桐庐帮”。